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

【 团结报】让农民大学生培养助力湘西脱贫攻坚—— 来自湘西民族广播电视大学的报道之三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年08月27日

农村是人才的“洼地”,人才缺失是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,人才也是农村发展的最大希望。脱贫攻坚时不我待,培养农村人才刻不容缓。2009年,在州委、州政府的统一部署下,湘西电大启动“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计划”,拉开了我州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序幕,填补了我州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历史空白。

走在农民大学生培养前列的湘西,引起各方关注。2016年4月8日,在湘西电大“云教室”,“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助力精准扶贫座谈会暨移动学习试点启动仪式隆重举行,州委书记叶红专、国家开放大学时任校长杨志坚、湖南电大及全省14个市州教育局和电大领导出席会议,全省14个市州电大通过网络直播实时收看。会上,叶红专指出:湘西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民大学生免费培养工程,唱响了国家教育扶贫品牌。

湘西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已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品牌、一张名片。湘西农民大学生,正在湘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大显身手、阔步前行。

“湘西模式”让农民大学梦梦想成真

依托湘西电大远程教育办学优势,吸纳农村有志青年在自家门口上大学,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、精准扶贫带路人、基层治理带班人,是解决我州农村人才缺乏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。

州委、州政府高度重视我州农民大学生的培养,州委书记叶红专,州委常委、州委组织部部长、州委统战部部长龚明汉多次到湘西电大现场办公,帮助学校解决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2014年,州委组织部、州扶贫办、州移民局、州人社局联合下发《关于进一步推进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工作的通知》,进一步明确了我州农民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任务、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。2017年,州委组织部、州财政局联合发文《关于做好“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学员学费补助工作的通知》,提高了学费补助标准。党委、政府及各部门始终是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坚强后盾。

为了使我州农村农民大学生上得起学,湘西电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除财政负担部分之外,又为每名学员免除了2120元学费,11年累计减免学费总额达到660万元。财政和电大双管齐下,完全解除了农民大学生的经济负担。为了解决农民大学生网络学习终端缺乏的困难,湘西电大出资35万元,并争取国家开放大学、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资助35万元,为农民大学生免费发放“学习PAD”862台。

基于湘西实际,我州农民大学生培养采取了多方协同、上下联动的办学模式,州委组织部牵头抓总,湘西电大为办学主体,湘西职院为线下教学基地。这种模式,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。

州委组织部协调各县市组织部、湘西电大、湘西职院,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,主要负责生源选拔推荐、学生校外跟踪管理,确保生源选择精准、管理有效。

湘西电大作为办学主体,发挥远程教育、系统办学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,具体负责招生录取审核、教学计划编制、教材征订、学籍和课程注册、网络课程资源整合、网上学习监控、课程考试、毕业办证等教务教学管理,确保教学优质、学习高效、管理严密。

湘西职院作为线下教学基地,发挥涉农专业师资和实验设施设备优势,具体组织面授课、实践教学、学生管理、学习支持服务,确保教学有序、学用结合、学以致用。

2016年4月8日,国家开放大学时任校长杨志坚在湘西电大调研时,称我州这种独有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为“湘西模式”。2017年9月26 日,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刘臣在湘西电大调研时说,湘西农民大学生培养推出了“湖南经验”。

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学梦。保靖县原水银乡马湖村党支部书记、现任保靖县水田河镇副镇长、2009级农村行政管理学员吴宗菊说:“上大学是我一生的梦想,就在大学离我越来越远的时候,我被组织选送读大学,让我终于圆了大学梦,也让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。”

11年来,一批批农民走进电大,如饥似渴学习知识。一批批农民大学生走出电大,回到广阔农村大放异彩。他们的理想,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、开花、结果。

“电大方案”让农民大学生学有所成

教学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,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生的前途命运。面对农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,面对培养农民大学生这一全新课题,承担农民大学生培养主体责任的湘西电大,深入分析农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,针对农民大学生的特点,推出“线上线下教学,打造田间课堂,注重过程考核”的培养农民大学生的“电大方案”。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教育质量,确保农民大学生学得真知识,掌握硬本领。

为让农民大学生学有所获、学有所成,湘西电大协同湘西职院着力在组织保障、教育管理、教学实施上下工夫,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举措,保证农民大学生学得进、学得会、学得好。湘西电大专门设立“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办公室,整合教务教学部门力量,组成精干队伍,负责农民大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工作。湘西职院严格按照《教学管理制度》《学员管理规定》,组织线下教学,开展支持服务。

为了确保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,湘西电大强化学习过程管理,制定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教学、学习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,实时开展学习过程监控,推出面授课学习双重跟班管理举措,将学员过程性学习与平时成绩评定挂钩,有效地确保了学员基于网络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落地落实,明显提升了学员面授到课率。多管齐下、多方协作,湘西农民大学生教学核心指标一直位居全省电大前列,2017年,学校获得“基于网络空间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”教学创新奖。

 

让农民大学生学什么?学实用知识。根据我州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,湘西电大开设了设施农业技术、畜牧兽医、茶叶评审与营销、农村行政管理、农业经济管理、法律6个专业,并根据农民学员文化水平实际科学编制各专业课程设计。在基础理论上突出“必需、够用”、“少而精”,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、方法和能力。协同协调湘西职院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,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,把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到30%至50%,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学本领,走出了“在黑板上种地,在教室里养猪”的传统教学模式。该校改革考核方式,注重过程考核,将学习小组活动、实验实习、调查研究、平时作业等纳入考核的内容,考核成绩占总成绩20%至50%,部分实践性很强课程直接采用提交调查报告、实验报告的方式评定成绩。

“电大方案”让农民大学生学得了真知,增长了才干,充满了自信。

“学以致用”让农民大学生建功立业

东风化雨,春华秋实。“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”的实施,为湘西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,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,促进了特色产业开发,推进了精准扶贫,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。农民大学生培养已成为我州提高农民素质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,已成为促进产业发展、加快脱贫步伐的有效抓手,已成为联系服务群众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法宝,已成为建设和谐家园、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有力支撑。

 

11年来,3100余名农民大学生遍布我州村村寨寨,他们是火种,燎原着湘西田野;他们是尖兵,冲在湘西脱贫攻坚的第一线;他们是朝阳,照亮了湘西农村的未来。据统计,我州农民大学生中,已有1000多人成为村主干,20多人考取基层公务员,1100多人成为 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,近1000人成为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,带动周边农户3000余户共同致富。

他们是村级组织建设“排头兵”。龙山县洗车河镇克洞村党支部书记、龙山县叶氏民族工艺公司总经理、2015级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员彭清东,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,带领村民开发土家织锦系列产品,公司2019年产值300余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,2020年又自筹资金1800余万,建设土家织锦传习所,将吸纳更多的村民家门口就业。吉首市太平镇排吼村党支部书记、2015年级法律专业学员陈万东,带领村民积极发展苗木、椪柑等产业,多方争取项目资金220余万元改善村基础设施,2018年使排吼村实现了“村出列”“户脱贫”的工作目标,个人被评为“湘西州劳动模范”“湘西州优秀共产党员”。在我州广大农村,这样的“排头兵”还有很多。

他们是产业发展的“领头雁”。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、2018级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员余小龙,运用所学知识拓展百合产业,建成了“武陵山地区最具价值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”,产品畅销国内和欧美,带动了171户贫困户、113名残疾人就业, 每户每年每亩可获2980元以上收入,2019年被共青团中央、农业农村部评为“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”。吉首市恒盛农业公司创办人,2015级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员张治军,主营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贮藏,每年帮助农户销售果品5000多吨,果苗100多万株,流转入土地1070多亩,直接、间接带动农户15000人发展产业,人均年增收2200元。这样的“领头雁”,遍布全州各地。

他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“践行者”。永顺县原润雅乡麻阳村党支部书记、2010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、国家开放大学“希望的田野”奖学金获得者雷金生,2016年考任该县润雅乡副乡长。2013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吴廷翠,如今已是州政协委员、省群文声乐专业委员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歌传承人。这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民大学生,不仅是改变命运的践行者,还是建设幸福美丽农村的参与者,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芒。

在田野上寻找前行的力量。农民大学生这股有生力量,正在我州广阔的田野上奋发有为!

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